细胞核是最早发现的胞器,由弗朗兹.鲍尔在1802年对其进行最早的描述.到了1831年,苏格兰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又在伦敦林奈学会的演讲中,对细胞核做了更为详
细胞核是真核细胞的主要结构,也因此有许多关于演化起源的推测.有四种主要理论可解释细胞核的存在,而这些理论皆尚未受到广泛支持. “共营模型”(syntrophic
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Robert Hooke,1635~1703)于1665年发现的.当时他用自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软木塞的薄切片,放大后发现一格一格的小空间,就以英文的cell命名之,而这个英文单字的意义本身就有小房间一
细胞核的分裂也要看是有丝分裂还是无丝分裂,比较常见的,高中需要掌握的是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在前期核膜裂解,核仁消失,“细胞核”也随其可以看作是消失.在前期到后期的过程中,原细胞核中的dna分子不断螺旋化加粗,成为染色体,至于有丝分裂的具体过程,ls的同志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在末期,开始逐渐出现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趋势,此时核膜再次出现,核仁也再次产生,细胞核也便随之出现了. 无丝分裂:常见于较低等动物的有核红细胞中,如蛙的红细胞.分裂时不产生纺锤体和纺锤丝,细胞核膜核仁也不解体,细胞核始终存在,核如细胞般一分为二,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见图)
核能(或称原子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 ,其中E=能量,m=质量,c=光速. 人类对核能的探索发现过程: 19世纪末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 1895年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
观察、调查、收集与分析资料、探究实验、技能训练、模拟实验、制作等.
特点(一) 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二) 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三) 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这些百度上有了
1.1840年鸦片战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本阶段探索的主要内容是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又可分为三个小阶段: ①1840年鸦片战争--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前:本阶段探索的主体是封建地主阶级中的开明人士.主要是学习以坚
百度有啊 一 起步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前) 这一阶段,主要是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政治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