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求本就是解决主要矛盾.也就是说,治病要抓住疾病的病因和本质;首先要祛除致病因素,中医常说的“釜底抽薪”就是这一治疗原则的形象代表.而所谓的“标”,就是现象;也就是说,“标”是矛盾双方的次要矛盾.是人体发生疾病的外在表象.中医对治疗所谓的“标”也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叫做“扬汤止沸”.我想,有了“釜底抽薪”和“扬汤止沸”这个比喻,就一定不难理解治病求本中的本和标的区别了! 关于本和标的症状表现:阴盛格阳中所表现出的“戴阳证”就是“标”.而造成“戴阳证”的原因(即阴寒内盛)就是所谓的“本”.
治病必求于本 中医治疗学术语,指治疗疾病时需寻找发病根本原因,从根本上治疗.如头痛,有外感和内伤之分.外感有风寒、风热,治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疗疾病时必须追究疾病的根本原因,也就是采用其阴阳的偏盛偏衰.例如:病人头部昏晕而痛,肢麻,肉跳,虚烦,夜寐不安,面部烘热,口干,舌质红,脉弦而细,这是肝阴不足,肝阳上亢,须滋阴潜阳,养血柔肝,用生地、白芍、当归、何首乌、菊花、牡蛎、真珠母等药.又如食物不化,呕吐清水,大便水泻,舌淡苔白,脉沉细,这是脾胃阳虚,当温脾胃之阳,用“温中散寒”法.
(2)治病求本:标和本的含义,治病必求于本的重要意义,正治与反治的含义及其适应范围;治标与治本的运用方法及其适应范围: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