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补注》 洪兴祖注 中华书局
王逸(生卒年不详),字叔师,南郡宜城(今湖北襄阳宜城县)人.是东汉著名文学家.官至豫州刺史,豫章太守.所作《楚辞章句》,是《楚辞》中最早的完整注本,颇为后世楚辞学者所重.又作有赋、诔、书、论等21篇,及《汉诗》123篇,今多散佚,仅存《九思》,为哀悼屈原而作.明人辑有《王叔师集》.
能把楚辞解释最好古文字学家裘锡圭现为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殿爵中国古籍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从事先秦、秦汉史的研究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心诗体,是并且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
闻一多,胡适,傅斯年,顾颉刚等等诸人.
至情而超凡入圣,至深而窥得天命
20世纪以来研究儒学的学者其主力当属新儒家,分为三代:第一代是1921年至1949年,代表人物为熊十力、梁漱溟、马一浮、张君劢、冯友兰、钱穆、贺麟等;第二代是1950年至1979年,代表人物有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第三代是1980年至今,代表人物有成中英、刘述先、杜维明、余英时等.新儒学主要繁盛于台港海外.80年代后受到大陆学界重视.大陆研究儒学有较大影响的,老一代的有汤一介、李泽厚、方克立等学者,中生代研究者有郑家栋、葛兆光、蒋庆等人.
你好!应该是闻一多如有疑问,请追问.
(1)B “这一点清朝学者早己得出定论”有误,根据原文第一段可知,“在整个楚辞学史上起着转折与推动作用”是作者的观点.(2)D “否定了其本体与喻体的联系”有误,原文最后一段是“朱熹突破了自王逸以来的将《九歌》的比兴手法认作简单的比喻、机械地寻找其本体与喻体的做法.(3)C 原文第三段中说《楚辞辩证》体例“使研究既能充分揭示义理,又有扎实的考据支撑”,可见并不是“通晓朱熹研究楚辞学的三种体例”.答案:(1)B(2)D(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