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假字 ①寤生(寤=:逆,倒) ②佗邑是命(佗=他) ③谓之京城大叔(大=太:尊称) ④大都不过叁国之一(叁=三) ⑤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避) ⑥无庸,将自及(庸=用) ⑦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率) ⑧遂姜氏于城颍(
假借字 汉字是由象形 、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 ,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 ,这种
竟(境)反(返)尝(?)道(导))责(债)县(悬)取(娶)粥(育))昏(婚)藏(脏)府(俯)火((伙)
古今字,是不同时代记录同一个词(或语素)使用的不同形体的字.使用年代较早的是古字,使用年代较晚的是今字. 古今字分两类:一是字义完全相同,如块/块、/法、墅/野、/饮等;一是字义部分相同,如莫/暮、景/影、辟/避等. 第一类
古今字,假借字66个; 建议好好看一下这个参考资料
1 姜氏欲之 焉辟害 (辟,通\\“避”)\r\n2 无庸,将自及 (无用,将自及)\r\n3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佗,通\\“他”)\r\n4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隧,名词用作动词,挖隧道)\r\n5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锡,通\\“赐”)\r\n6 宰夫熊蹯不孰,杀之 (孰,后写作\\“熟”)\r\n7宣子田于首山. (田,后写作\\“畋”)\r\n8惜也,越竟乃免. (竟,通\\“境”)\r\n9请曲县、繁缨以朝 (繁缨,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繁缨的服装)\r\n10 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道,同\\“导”,引导,带路)
【通假字】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 使之然也:通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 【词类活用】 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差(根据此隶定字形解释)会意.字从羊从工.“羊”指羊群.羊的特点是驯顺.羊群的表现是:聚集在一起,边走边吃草,各吃各的草,吃草很专心(没有放下草不吃而成天东游西荡你追我逐的羊).“工”指“工地”、“工程”、“工作”.“羊”与“工”联合起来表示“土木工程工地上服劳役人员的群集劳动、各有分工”.本义:群体劳作,各有分工.
左传、论语、老子、礼记、是书名怎么给你解释?甲骨文就是古代把文字记录在兽壳上的一种字体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谓古今字,是指古今分化字,我们把分化前的字称作“古”字,分化后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为“今字”.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古今字是“文字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古今异字现象,是一种历时的文字更替.”,它反映的是一词多形现象.古今字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文字分化,母字与分化字先后用于记录分化义,构成了古今字关系,另一个是两字本来各有本用,但在记录某词时有先后承袭关系,构成了古今字关系.古今字与异体字在性质、意义和形体上都存在差别,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古今字着眼于文字使用的时代性,而异体字则着眼于文字的记词功能.”但由于观察问题的角度、分类的标准均不相同,因而难免存在着交叉现象,有些字组既可看成是异体字关系,又可看成是古今字关系,梁东汉先生就把古今字作为异体来源之一,如驭-御、礼-礼、鸡-鸡-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