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目录 诗文 注释 赏析 作者简介 介绍 词、句解释 读《观书有感》的感受 号外 [编辑本段]诗文 观书有感(其一) 南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编辑本段]注释 这首诗富于启发而有历
人们历来皆认为朱熹此诗是在表达读书学习的道理,真可谓是千古误解误读之典范.实则,所谓“书”乃是指“书法”而不是“书本”,“观书”的意思是“观阅书法”.朱熹很爱好书法,且颇有造诣,《观书有感》写的正是描绘其观摩品味书法
(其一)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你问我这里的渠水为什么这么清澈,是因为源头之水是流动的水.就是说,你问他为什么他有那么丰厚的知识,是因为他读了很多的书.
观书有感【作者】朱熹 【朝代】南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译文 注释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两首七言绝句.两首诗写的是描绘其“观书”的生动感受.其中第一首尤为脍炙人口.
《观书有感》(其一) 朝代:南宋 诗人: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其二) 朝代:南宋 诗人: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
观书有感(其一) 宋 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其二)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其一)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 (其二) 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舰大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顺漂.
《观书有感》 (其二) 朝代:南宋 诗人: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古文中,“艨艟”也可作“蒙冲”) 《观书有感》(其二)诗句译文: 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 巨舰大船轻盈
这是一首很有意思的哲理诗.半亩方塘〔方塘:方形的水塘〕一鉴开〔一鉴开:像一面镜子被打开.鉴,镜子.古时候,镜子用镜袱盖上,用时打开.〕,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将书比作半亩方塘.书是长方形的,所以说“半亩方塘”.
《观书有感》后两句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直接点出了题目中的“感”字,它给你的启示是我们学习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这样我们的心智才会变的敏锐、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