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语文里,“通”字与“同”字意思不一样,“通”专指通假字,而“同”是指异体字,比如“''同'村'”.在中学语文里,不要求分的那么清,一般出题时都是当作通假看待.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①距:同据;内:同纳 ②要:同邀 ③倍:同背 ④蚤:同早 ⑤:同隙 ⑥杓:同勺
说(悦) 女(汝) 是知也的知通(智) 希望能帮到你
1、汝2、尔3、女(先秦时汝的通假字)4、而(通常作定语)5、君6、子7、若8、乃9、卿10、令11、公12、您13、侬
诲女知之乎 女字同汝字意思:你可谓好学也已 已字同矣字意思:句末语气助词,了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字同智字意思:智慧(最后一个字)
不想误导提问者,貌似没有“同假字”这一说,只有说“通假字”,而通假字也并非专指古人的错别字.如果您不信的话,可以在图书馆或者网上多差些资料,不要偏听偏信. 通假也叫通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有本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出现通假字的原因很多,从根本上说,汉字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实现形与义上的完全同意,因而在造字之初便有了假借.这说明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本来就是允许和存在着借音表意的.另外,汉字在隶变之后,字形的直观表义功能已不复存在,音同音近字又多,形体难记,人们在仓促下笔之际,难免出错.
“通”:表示通假字,是指“写错或印错的字 ”通“作者本来要写的字” “同”:一是表示古今字,即“文中的古体字”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某字”.二是表示异体字.即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字.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所以这里的“岂”是通假字,读音要读那个假的字,而不是读原来是字,qi 第三声
七年级上 1、昂首观之,向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童趣》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论语十则》 4、既而风定天清,
你是要猜'著字无草右耳听'中的'右耳'吧,这整句应该是'都'字.附:'原本有心花不开,偶尔有人来相伴,悔时无心已有泪,吞口下去悄去声,著字无草右耳听,缺少左边己有心,东风带来一两点. '谜底是'愿你每天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