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结晶后的晶粒大小与冷变形时的变形程度有一定关系,在某个变形程度时再结晶后得到的晶粒特别粗大,对应的冷变形程度称为临界变形度
在一定温度下,不论发生动态再结晶还是静态再结晶,都有一个临界变形量的要求.进行静态再结晶所必需的临界变形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低,所需要的变形量就越大.临界变形量还受初期晶粒度的影响,初期晶粒度越细,所需要的变形量就越小,再结晶后的晶粒也越细.变形量越大,再结晶后的晶粒越细.
金属能够获得粗大的再结晶晶粒的那个变形量,就是临界变形量.小于这个变形量时没有再结晶现象.
理论值是实验室内,使用材料对应质量好的,因此,理论值会比较高. 如果材料纯度或者密度没保障下.对应产生塑性变形的临界应力计算结果会比理论值少.特别是a3钢,塑性变形的实际拉力一定没有理论值高.只能作为一个检验产品强度的检测数据来使用.
临界分切应力:单晶体开始屈服时作用在滑移面的滑移方向(即滑移系)上的分切应力.在其作用下,晶体中的位错刚好能够克服阻力,开始增殖和运动,并导致晶体塑性变形的开始.因此临界分切应力取决于位错开始运动所遇到的阻力(与点阵阻力、位错林阻力、晶格畸变阻力等),它是一个材料常数,与材料的晶体结构及纯度有关,试验温度和变形速率也对测出的临界分切应力值有影响.
所谓临界变形度英文叫做critical deformation,主要针对金属高温变形是再结晶而言的,如果变形量太小,金属就局部发生再结晶,当变形量增大时,金属整体发生再结晶.临界变形量指金属整体发生再结晶的最低变形量.金属发生再结晶时,晶粒得到细化,相当于将一部分变形能,变为晶界能.但是当变形量过大时,再结晶速度太快,完全再结晶后,晶粒又再长大.
临界变形度还没有听说过这种说法 晶粒粗大的话变形和开裂趋势比较大
粗大的晶粒对金属的力学性能十分不利,故在压力加工时,应当避免在临界变形程度范围内进行加工,以免再结晶后产生粗晶.此外,在锻造零件时,如锻造工艺或锻模设计不当,局部区域的变形量可能在临界变形度范围内,则退火后造成局部粗晶区,零件易在这些部位遭到破坏.
工业纯铝的临界变形度是120MPa.工业纯铝实质上可以看作是铁、硅含量很低的铝一铁一硅系合金.在杂质相中除了有针状硬脆的FeAl3和块状硬脆的硅质点外,还能形成两个三元相,当Fe>Si时,形成α(Fe2SiAl8)相;当Si>Fe时,形成 β(FeSiAl5)相.两相都是脆性化合物,后者对塑性的危害更大些.因此,一般在工业纯铝中都使Fe>Si.当Fe>Si时,还能缩小结晶温度区间和减小产生铸造裂纹倾向.当Fe/Si≥2~3时,可生产出晶粒细小、有良好冲压性能的工业纯铝板材.需要指出的是,在工业纯铝中铁和硅多半以三元化合物形式存在,出现FeAl3和游离硅的机会很少.
就是能否长成晶核最小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