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三字经的原文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译文】《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译文】《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作中庸,乃孔.中不偏,庸不易.【译文】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易解:论语是孔子教学传道的记录,一共有二十篇,内容是孔子的学生记载圣人的言行,谈论为人、处世与为政行仁的言论,包含了夫子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问答的记录,十分难能可贵.孟子这本书共有七篇,是学生万章与公孙丑等记录老师言行的书.内容都是讲述道德仁义的事,如崇尚王道,排斥霸道,阐明性善辟斥邪说等,是从政治国的典范.
仁德
《论语》中关于这几个问题的论述很多,特别是仁的问题,对于不同的人和事,孔子认为可以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但是,孔子认为仁并非遥不可及或者高不可攀,所以他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只要愿意,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孔子认为不应该怨天尤人,而是应该通过“下学”而“上达”.把生命与天命相衔接,从而与天意相通.“学”自然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但目的并非是“成一名而已”,单纯的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而是要转德为智,从经验知识启发“德之直觉”.如果由实践仁而喻解天道,那么天反之也会喻解于人,从而使人遥契天道,天人感通,开辟道德境界.
道德思想明朱天然《历代古人像赞》里的孔子画像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15]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
做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正人先正己,领导、师长的表率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既然已失去了往昔,那就想办法去赢得未来吧!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是金子总要发光的,关键在于你是金子吗?如果不是那还等什么?快点努力增加自己的含金量!
什么是仁?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仁就是:恭、宽、信、敏、惠.第一是恭.为人要有仪表风度,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据有关统计,在《论语》中,“仁”出现了109次是出现频率最大的词汇之一虽然如此,孔子对于“仁”的解释却非常随意和模糊.在《论语》中六人八次问“仁”,内涵各异.比如:樊迟问仁时的“仁者爱人”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