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和子由渑池怀旧 作者 苏轼 年代 宋 内容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免费 注释 【注释】: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和子由渑池怀旧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译文 注释 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觉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 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 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 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①【作品背景】:嘉佑元年,苏轼、苏辙离蜀赴京应考,首次路经渑池,借宿于县中寺舍,一起在老僧奉闲的壁上题诗.嘉佑六年,苏轼与苏辙作别于郑州,之后再次经过渑池,苏辙作《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轼以此诗和之.②【思想内容】:
在这首诗中,我们发现,青年苏轼对人生的思考是很深刻的,虽然人生无常,但不应放弃努力.这个结论的得出得益于他天生豁达的性格.
诗的前四句对于人生的经历,作了一个深刻的比喻,说:人生所经历过的地方和所经历过的事情,象什么样子呢?该是象天上飞翔的鸿雁踩在积雪的地上;这雪地上因那偶然的机会,留下了脚爪的痕迹,可是鸿还得继续飞行,飞向何方,哪里还
1、因为苏轼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由于考中进士,未到任),嘉佑元年和兄轼随父同往京城应试,又经过这里,有访僧留题之事. “旧”是指访僧留题之事2、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
什么意思!是要原文么 《怀渑池寄子瞻兄》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作者的诗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前四句单行入律,用唐人旧格,散中有整,行文自然.“雪泥鸿爪”的比喻,老僧新塔、坏壁旧题的惊叹,含意丰富,意味隽永.全诗动荡明快,意境恣逸,是苏轼七律中的名篇.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 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②已死成新塔,坏壁③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注: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②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③坏壁:
诗的前四句对于人生的经历,作了一个深刻的比喻,说:人生所经历过的地方和所经历过的事情,象什么样子呢?该是象天上飞翔的鸿雁踩在积雪的地上;这雪地上因那偶然的机会,留下了脚爪的痕迹,可是鸿还得继续飞行,飞向何方,哪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