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发生在分裂前期,所以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周期的前期. 故选:b.
根据高中生物教材中的说法,应该是冰箱的低温环境(4℃)即可.实验材料:大蒜(2n=16).之所以选用大蒜而非洋葱是因为在做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发现大蒜的效果比洋葱好.实验步骤:1、大蒜长出约1cm左右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h.2、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卡诺氏液(3份95%酒精与1份冰醋酸混合均匀)中浸泡0.5~1 小时,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制片方法一样)4、观察:用显微镜观察,并寻找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化的细胞.(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
进行正常有丝分裂的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作用下分别移向两级,最终被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因为低温可以影响微管的组装,而微管正是组成纺锤体的主要物质,纺锤体无法正常形成,复制好的染色体自然无法分离,从而导致了多倍体的产生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能抑制正分裂细胞的纺垂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另外,低温处理种子也可以产生.
低温处理可以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不能分裂成2个细胞,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我们一般是处理二倍体植物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只有正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才产生作用,所以一个个体只有少数细胞染色体加倍成为多倍体,低温处理后一般都能变多倍体.至于温度为什么取4度而不是零下,因为零下低温处理细胞未能适应,可能导致细胞内结冰,代谢很弱,就不会分裂了,也就不能变多倍体.
低温处理是可以的,另外三倍体是四倍体与二倍体相交配产生的,三倍体不可育. 秋水仙素只抑制一次,它主要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低温时有丝分裂纺垂丝容易断列,,,,染色体不能被拉向两级..所以染色体会加倍不能诱导动物,,,染色体紊乱,出现疾病不易存活!!!
低温可以使酶降低活性,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分离需要酶的参与,酶活性降低,造成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形成多倍体.
低温处理和秋水仙素诱导的作用机理一致,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影响染色体被拉向细胞两极,阻止细胞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