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是反了,那种情况是在南半球.当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影长越小,冬至日反之.这可以由三角函数推出.画一个三角形ab为直角边,ac为斜边.此时太阳照射ab.bc为影长,角abc就是太阳高度角,tan角abc=ab/bc→bc=ab/tan角abc,所以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小.有一个规律你要记住,某一地点,当太阳直射点移近,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远正午太阳高度减小.
夏至日到冬至日,影子由长渐短原因如下:冬季太阳光直射南半球,对北半球则是斜射,照射角度小于夏季,太阳的照射角度越大,物体的影子就会越短,所以北半球夏天影子短,冬天影子长.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太阳高度角是从太阳直射点地(此处为90°)所在纬度向南北递减,减少的度数等于当地地理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之差(一南纬、一北纬地区的差,为其数值之和).某地某时的太阳高度角(α)=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例如:武汉某日中午太阳直射纬度=arcsin(sin23.5*sin110)=北纬22度,当地纬度为北纬30度,所以此时武汉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30-22)=82度.
北京在登封的东面,因此登封比北京时间晚,正午影子最短,所以最短时比北京时间12点晚
就北半球的北回归线以北至北极圈以南的北温带地区而言:春分:中等长度 夏至:短 秋分:中等长度 冬至:长
太阳从东南升起,影子朝西北,因为夏至那天太阳只是到了北回归线(N 23°26′),而伦敦在北纬(N 52°),所以太阳升起的时候在伦敦的东南面,正午到达正南面,落下的时候在伦敦的西南面
这个得看你问的是哪里,如果在北半球的话,则夏至日影子最短,冬至日影子最长;如果在南半球的话,则夏至日影子最长,冬至日影子最短.
左图中④地为南极点,冬至日时太阳高度为23°26′,一天中其大小不变,对应的是c.故选:C.
你的这个问题是不是想问不同季节同一时刻影子长短有什么不同? 如果上面“同季节”这就是楼主的问题..我【抽】不会答 请问这个有变化吗?不计算一天中影子的变化 北半球夏至日最短,夏至日到冬至日影子逐渐变长,到冬
1、a .正午的时候,直射点在某地以南的纬度在看太阳在正南,影子朝向正北,反之则方向相反,如果直射点就在该地的纬线上,则正午影子在正下方,太阳在正上方,没有南北方向.所以夏至日,直射点23.26n,图甲可看出,1在23.26n偏北
太原位于北纬38度,夏至时正午太阳是90-(38-23.5)=75.5度,一米长的杆影子的长度是1*cot75.5=0.26米.正午杆影长度的变化规律 空间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影长为0,长度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增.时间变化规律: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为例,夏至日最短,夏至日以后正午杆影长度会慢慢变长;冬至日最长,冬至日以后杆影长度会慢慢变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