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
《论语》给我们的启示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不亦君子乎?”这是两千五百年前,圣人孔老夫子编写的《论语》中的一句千古名句. 人们常说:“半部《论语》治天
不迁怒,不贰过.好学都是都是颜回的优秀品质.我们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不能发泄到别人身上,这是难以修成的涵养,而知错就改,不重复犯错,也是有很高修养的 希望能采纳,谢谢
其实 这句话 回也好学 表面上 一般大家都会望文生义 直接解释 颜回很好学求学问 如果是这样的话 这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答案 如果大家有印象孔门四科十德 那麽就应该知道 颜回是在 德性科 而他又叫 复圣 也就是说 其实颜回受人尊重的是他的德性修养 也就是一个人的人格涵养 这里指的好学 也不等於我们平常所说的很用功读书 而是很精近於德性修养 所以说 孔子曾说 回三月不违仁 三月在这边指的是 很久的意思 也因此 如果问我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 我会先想到 必先知道 孔子表达的是什麽 才有办法对这句话做出正确的理解 也才有办法 回归到 我是一个人 如何做为一个真正的人 之正确人格修养上头
颜回具有不迁怒,不贰过,好学,热心帮助同学,不会把脾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也不犯同样的错误的品质.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颜回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实际上是中国式的“团队精神”.
孔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就是说颜回很好学,遇到不顺心.不如意事.从不迁怒他人,犯过错误再不犯第二次.教导我们对待学习要象颜回一样勤奋,严谨,尊师重教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它告诉我们,情况是复杂的,即使有些问题是你亲眼所见,也还是要问,不问就不知其中的缘由.就像故事中所讲如果孔子不问颜回的话,那他就要心中永远误解他了.实际上,问得多了,情况也就自然多了;情况多了,选择余地也就大了,我们写起文章来,就会更加地游刃有余了. 积少可以成多,水滴可以石穿,情况和问题总是在不断的提问中明朗起来的.因此,我们在采访中一定要谨记--多问几个为什么.
12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句读】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