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加效应:等位基因无显隐性关系,所有的表型值是在隐性纯合体表型值的基础上每增加一个大写基因即增加一个常数值(效应值).
假定一种植物的高度由2对基因控制 ,其它A对a为显性, B对b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即满足分离定律 那么可以得到以下几种基因型的个体: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一个9个基因型,注意我把它分分成五类, 注意每类中“大写字母”的个数 第一组中4个大写,第二组中3个,第三组中2个,第四组是1个, 第五组中0个 其中第一组植株可以长到40cm, 第二组中可以长到35cm, 依次为30cm, 25cm, 20cm.这就是所谓的累加效应,即由2对基因控制的性状,由显性基因个数的多少决定该性状的情况.
等位基因,首先强调的是同源染色体上的同一个位置,再是性状表现问题.由于我们是以孟德尔研究作为学习入门的,它研究的性状表现属于完全显性的那一种.即只要有显性基因就表现出显性性状.不完全显性或共显性我们也常见.如ABO血型.当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是A和B时,人的血型就为AB型(共显性类型).如题的累加效应,如:一种性状:身高、肤色等.如果由两对基因控制,则身高从高到低,或肤色从深到浅的基因可以是: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通过计算显性基因的多少来计算性状.
有些生物的性状是连续性的数量性状,如一般农作物的高度、产量等.决定这种数量性状的基因常常不是一对而是多对,每个基因只有较小的一部分表型效应,这样的基因就被称作微效基因(minor gene).累加效应:等位基因无显隐性关系,所有的表型值是在隐性纯合体表型值的基础上每增加一个大写基因即增加一个常数值(效应值).阈值(threshold):一个个体的易患性高达一定的水平,即达到一个限度即将发病,这个限度为域值.遗传度是人体性状或者疾病由基因决定程度,一般用百分比表示.一个性状的表现是受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决定的.
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是由大量基因组成的,等位基因之间无显性隐性区分,各对基因对表现型的作用是累加的,每个基因的作用是微小的,故称为多基因效应.这类基因的活动也按照基本的遗传规律,即有分离和重组,也有连接和互换 累加效应:等位基因无显隐性关系,所有的表型值是在隐性纯合体表型值的基础上每增加一个大写基因即增加一个常数值(效应值).
位置效应:一个基因随染色体畸变(如倒位、易位)而改变它与邻近基因的位置关系,从而改变表型效应的现象.
几对基因控制一对性状,数显性基因个数就可以
设这2对基因为Aa和Bb,则最高植株基因型为AABB,最矮植株基因型为aabb,F1为AaBb,自交得到F2:9A_B_:3aaB_:3A_bb:1aabb.最高植株AABB74cm,最矮植株aabb2cm,二者相差4个显性基因,为72cm,则1个显性基因效应为
由题意分析已知,纯合子AABB高50厘米,aabb高30厘米,且每个显性基因累加的高度是5厘米,所以求F2中表现40厘米高度的个体基因型实际上就是求基因型中有2个显性基因的个体.AABB高50厘米,aabb高30厘米,这两个纯合子之间杂交得到Fl基因型为AaBb,株高为40厘米.再让FlAaBb自交,后代有9中基因型,其中含有两个显性基因(株高40厘米)的个体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共3种.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