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像的大小=物体的大小*焦距/物体离焦距的距离 (物体离镜的距离小于焦距) 注意,由于公式中有“物体离焦距的距离”,所以对于物体的离镜距离不同的部分,放大率是不一样的. 在理论上,对任何焦距,像都可以是无穷大,但这并不代表
这要引入一个概念,就是人眼最佳观测距离,就是25厘米,对于放大镜来说就是将虚像成在25厘米处时的放大倍数,再根据成像公式:1/u + 1/v = 1/f 可以得到:1/u=1/f+1/25 假如f=25厘米可以得到u=12.5厘米,此时放大倍数也就是2倍.这里可以看出如果f
放大倍数=目视距离÷焦距 =放大镜下格子数÷放大镜下最大且最清晰的格子数 =放大镜下字数÷放大镜下最大且最清晰的字数 =放大镜下厘米数÷放大镜下最大且最清晰的厘米数 我是科学老师,希望对你有帮助
虚像的大小=物体的大小*焦距/物体离焦距的距离 (物体离镜的距离小于焦距) 注意,由于公式中有“物体离焦距的距离”,所以对于物体的离镜距离不同的部分,放大率是不一样的.在理论上,对任何焦距,像都可以是无穷大,但这
凸透镜用作放大镜时放大率约等于明视距离 ( 约为 25cm) 与焦距之比.例如,一个放大镜的焦距为 10cm ,其角放大率为 2.5 倍,通常写作 2.5x .所以只要简单地计算一下就不难得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了.公式表示为:放大倍数=25/焦距 (单位为cm)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焦距÷物体离焦点的距离
目镜与物镜相乘
K=f/(f-u),其中K为放大系数;f为透镜焦距;u为物距(即物体与透镜中心的距离)
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的一种使用,它是使物距小于焦距,就得到一个放大的虚像.当物距变时,像距也跟着变,规律是:1/物距+1/像距=1/焦距.对于放大镜使用又规定:使像成在明视距离处(25厘米)时的放大率为本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所以能推导出以下公式:放大倍数=1+25/f.其中f是焦距,单位是厘米.用以上公式可以算出:1、30倍的放大镜,焦距f=0.86厘米;2、焦距2cm的放大镜,倍数是13.5倍.另外,建议你自制天文望远镜时,选物镜时,口径尽量大些,焦距50厘米以上;目镜的口径大小不限,焦距5厘米左右就行
放大率有两种,由透镜或球面反射镜成像时,像的高度与原物高度之比称为线放大率 ( 适用于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 ) ;用助视光学仪器观察物体时,像对眼的张角 ( 即视角 ) 与直接用眼观察物体时的视角之比称为角放大率.望远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