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四个分期,一为蜀中生活时期.此时李白年少张狂,诗歌多为讴歌自我,追求理想的文篇.二为首次漫游时期,此时李白游仙访道,从大自然得到了很多陶冶,交识很多天下名流,诗歌有壮美和灵秀之分.三为长安三年时期,此时李白供奉翰林,人生无尽得意,享尽物欲,但在皇宫里他又了解到高层权力者的各种丑态,有抨击骄奢淫逸的诗,有应答诗,多为狂放不羁,愤世嫉俗,傲视群贵.四为再次漫游,此时李白已经挣脱朝政的束缚,完全纵情山水了,又遇高适、杜甫二人,诗歌在此时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浪漫,笔法也越发尖锐.五是最后八年,此时安史之乱,李白也有些现实主义的诗篇,不能实现理想的悲剧感和个性的传奇色彩为诗人挣来了永远的魅力.盛唐,是李白的时代.
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不满黑暗现实.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对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正如许多伟大的作家一样,在李白的全部作品中,也包含着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方面的因素,但就他的主导倾向而言,他却是一个积极浪漫主义的大师.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者,他虽然也接受了《诗经》现实主义的影响,
唐诗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3.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4.王维:送别 山中
一、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二、强烈的感情色彩,喷发式的抒情方式.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
青年时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 青年时胸中抱负万千,诗句中展现出无比的自信.壮年时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经历过长安中的一段生活,对怀抱的政治抱负渐渐失望,但是犹存着一丝的希望.年老时: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早服还丹世无情---《庐山谣寄卢侍虚舟》完全寄情于寻仙访道,于山水中得情.
一、李白诗歌的主观浪漫主义色彩强;二、李白诗歌以大气贯注,有鲜明的个性;三、李白诗歌奇特的想象和喷发式的情感表达方式;四、李白诗歌壮美和优美的意象;五、李白诗歌具有清新明快的语言风
诗歌特色: 1、讴歌理想,抒发悲愤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始终不渝地追求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李白反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
李白生平事迹表 一 蜀中求学,崭露头角(701725) 701年 出生在四川江油县青莲乡(青莲居士).约706716 在匡山读书十年,其间,学剑术、纵横术和诗文,尤以诗文见长. 二 出蜀远游,求道访友(725735) 725年别匡山,辞亲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