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
记述明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又名横云山人明史稿.成书早于《明史》.共三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十九卷、志七十七卷、表九卷、列传二百零五卷.清康熙十八年(1679),史馆开始编纂明史.三十年,完成初稿四百十六卷.三十三年,王鸿绪
清朝统治者对明朝留下来的文人,一面采取招抚办法.一面对不服统治的,采取了严厉的镇压手段.就在康熙帝即位的第二年,有官员告发,浙江湖州有个文人庄廷,私自招集文人编辑《明史》,里面有攻击清朝统治者的语句,还使用南明的
万斯同在康熙朝直接参与的明史的编写,他以布衣身份参与.在他的主持下写出了《明史稿》就是像《清史稿》那样是个未定本,草稿的意思.然后张廷玉主持了后续的《明史》修订,完全以《明史稿》为底本写的,在一些细节上做了处理,两版文风有所不同,张的温润些,万的尖锐些,主要内容一致的.
万斯同和王鸿绪的书肯定是很难很难看到了,因为万本,王本和张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清廷开明史馆,万斯同以平民身份参与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时的成果《明史稿》可以说成是他的成果.可惜的是,他没有能够修成这部《明史》,就因病逝世了.此后,万斯同的《明史稿》几经展转,落到了王鸿绪的手中.王氏本身曾任明史馆总裁,但后来他离任后,便将万斯同的《明史稿》任意删改,并以自己的名义刊刻于世.当然了,由于个人的素质,王氏本的《明史》不尽如人意.于是,清廷任张廷玉来主持再修《明史》,其底本就是王鸿绪的《明史稿》,其实就是万斯同的《明史稿》.其成果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明史》.
(一)官修正史:《明实录》、《明史稿》、《明史》、《大明会典》、《续文献通考》、《皇明祖训》、《皇明宝训》……(二)私史:《明书》、《国榷》、《国朝献徵录》、《大学衍义补》、《名山藏》、《明季北略》、《罪惟书》、《
是纪事本末,不是记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一O九卷,明陈邦瞻撰.它是继《通鉴纪事本末》以后,用纪事本末的体裁,记述宋代(公元九六○至一二七九)三百余年历史的书.陈邦瞻,字德远,高安(今江西高安县)人,万历二十六年(公
清人 张廷玉
1.明史被纂改一般认为是乾隆时期修纂的时候被改的较多,就是现在的张廷玉版本,关于明朝的史书在乾隆时期修《四库全书》的时候,被列为禁书,被毁的很多,现在有一个四库被禁毁大全,可以看,基本都是当时被毁、禁的书,很多都,比
清代官修的记述明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始纂于康熙十八年(1679),乾隆四年(1739)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等撰成.清于顺治二年(1645)开馆纂修明史,命内三院大学士冯铨、洪承畴等为总裁.但因清初战乱和各省碍于朝廷忌讳,资料收集不多,纂写工作实际并未进行.康熙十八年重开明史馆.清廷命徐元文为监修,翰林院掌院学士叶方蔼、右庶子张玉书为总裁,征汤斌等博学鸿儒五十人,参与纂修.徐元文并约万斯同以布衣参与史局,同主其事.万斯同,(1638~1702)为浙东史学名家,字季野,号石园,浙江鄞县人,博通诸史,熟于明朝典籍和掌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