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应、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骏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可混为一谈.汉魏风骨,出自陈子昂《修竹篇序》.他所推崇的是汉魏时期的理想境界,是指汉魏文学中刚健有力、积极进取的壮美风格.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骏爽刚健风格.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这一时代的作家,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荡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更为慷慨激昂,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文学巨著,形成了文学作品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即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
是!汉魏时以曹操曹丕父子为代表的文学称为建安文学,他们的文学所体现的风格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应、刘桢.
建安为汉献帝年号(196-220),以曹操三父子为代表的创作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 建安风骨 ”(也叫 “ 汉魏风骨”)这一时代风格 .所谓“魏晋风度”,基本上是门阀士族知识分子所崇尚、追求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它唱的是追求个人自由、高扬精神自由意志,行的是吃药、喝酒、清谈等精神深度的怪异.
三曹: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陈王曹植建安七子:孔融字文举,鲁国人;陈琳字孔章,广陵人;王桀字仲宣,山阳人;徐干字伟长,北海人;阮字元瑜,陈留人;应字德琏,汝南人;刘桢字公干,东平人
建安风骨-----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王粲、陈琳、徐干、阮、应 、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
东汉末年
建安文学的作家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王粲、详情>>2 建安风骨指什么? 回答 2 3 比较建安风骨与盛唐风骨的异同 回答 2 4 什么是建安风骨、正始诗歌? 回答 2 5 建安风骨与正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王粲、陈琳、徐干、阮、应 、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