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德公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后. 李火德,原名炳凤,号闽海,南宋开禧二年(1206)十一月初八日生于福建宁化石壁村.21岁迁居上杭县胜运里丰朗村.为人忠信孝友,乐善好施.他并非达官显贵,也不是在某方面有特别成就的名人,之所以备受
不是 火德公,李氏李火德.唐昭宗李杰(李晔)之曾孙,昭宗第三子李奇(谱名)逃遁南方浙江种瓜为业,后与詹家构讼,居海者八载,又以商为业,至南京常州府宜兴县城南门居住娶甘氏生子李珠,珠公建业于宁化县石壁村,娶钟氏生五子,以五行金、木、水、火、土为名,金德、木德任居宜兴县、水德居邵武县、土德少殒,唯我火德公因宦游福建汀州府上杭县胜运里官田村居焉.火德公生于宋乾德四年丙寅岁(966)十一月初八子时,卒宋仁宗嘉七年壬寅(1062)八月十五日吉时,寿九十七岁,九月初二丙午日寅时葬于上杭县东门外梅花岭官田村火浪岗,后更名为风浪岗,今丰郎岗头,喝形“螃蟹游湖”壬山丙向.后裔于乾隆四年(1739)在广东梅州城南建成火德公祠堂一座,今遗址尚存.
1.李火德其实并非广东和福建的李氏始祖.有人神化他是李世民的后裔,根本是假的.前朝皇室后裔基本上都会匿姓改名,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不会到处鼓吹自己是前朝皇室的后代.否则会遭到杀身之祸.2.李火德出生于966年,即北宋时期.难道在北宋之前广东和福建就没有姓李的?非也非也!早在唐朝时期闽粤两省已经有很多移民,各种姓氏的都有.广州在唐朝更加是一个商贸发达的港口,也是当时中国的第一大港.连外国人都已经开始进入中国了.所以当时闽粤两省肯定已经有姓李的人存在了.
火德公,字炳凤,号闽海,宋开禧二年丙寅岁(公元1206年)十一月八日子时生于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系陇西李氏二十七世裔孙.火德公十九岁任宁化县儒学教喻,二十一岁时宋元兵乱,与兄木德从石壁村迁至上杭县胜运里(即今福建省上杭县
我爸是显字辈,爷爷是寿字辈
在古晋的时候 李氏家族有很多火德公的后裔
不知道怎么说!?反正人口发展太多太快不合理,应该有合宗合族统宗统族之疑!?还有各个地区有不同的(火德公)板本!难令人信服!!!
李氏字辈谱100例(一) 1、湖北: 逢水仕金廷,阳一可必自,居世成善国,其家祥光美; 2、四川安岳: 华时应有,文才必仲,仁义智信,正大光明,克承先绪,世代荣昌; 3、四川安县: 大福智忠信,文才必仲行,国德应有庆,世守常增培
姓辈分排列有序,用字讲究,为了便于记诵,大都编成诗、联.例如,清道光《李氏宗谱》列李金脉派的辈次为:“荣升芳建定,万代承宗明;世时乾坤太,子文应必兴”;清光绪《陇西郡李氏族谱》列李观脉派班次(班列的次序)为:“绍祖隆先泽,道德传家良;学士登魁首,荣华万载香”;“光宗思继述,世代发籍长;久远绵祖德,永赖振纲常”.这些诗、联,按先后顺序拆开的每一个字,就是这一脉派下传若干代每一代的字辈.李姓,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李姓人口多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政权.
火德公安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