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意是: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只是一粒麦子;若是落在地里死了,就会结出许多粒麦子来.说的是同样是死,死的不对一文不值,死的对了物得其所.再深一层的意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你自己慢慢琢磨吧.
新约《马太福音》13:24-30 耶稣又设个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像人撒好种在田里,及至人睡觉的时候,有仇敌来,将稗子撒在麦子里就走了.到长苗吐穗的时候,稗子也显出来.田主的仆人来告诉他说:“主啊,你不是撒好种在田里吗?从哪里来的稗子呢?”主人说:“这是仇敌作的."仆人说:“你要我们去薅出来吗?”主人说:“不必,恐怕薅稗子,连麦子也拔出来.容这两样一起长,等着收割.当收割的时候,我要对收割的人说:先将稗子薅出来,捆成捆,留着烧,唯有麦子要收在仓里.” 马太福音13:36-43
真正爱惜生命的,会顺应自然,让生命循环延续.这其中-无我.痛恨生命的,会紧紧抓住自己,宁可一直痛苦,也不放手.这其中-执着.
种子的死,意思是生命的转变 种子落在地里,它发芽了,原有种子的生命不见了,这里用死这个词来表示,旧的生命消亡.然后种子消亡了,麦苗开始生发,成长,渐渐长大,然后结许多子粒,成就许多新的麦粒,耶稣告诉每个基督徒,不要害怕死亡,因为死亡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开始也意味着新的祝福,新的扩展.一粒麦子结许多麦子,许多麦子,再结更多的许多麦子,..直到许许多多,数不尽的麦子
挫折,坎坷,失败
对于一粒麦子,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风雨是必要的,烈日是必要的,蝗虫是必要的,它们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人的灵魂也和麦子的灵魂相同,如果没有任何考验,人也只是一个空壳罢了.
约12:23 耶稣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约12:24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这节经文十分清楚地是指基督钉十字架之事,如果基督不钉十字架,就不可能有信徒得救之事.所以耶稣接着说:约12:32 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12:33 耶稣这话原是指着自己将要怎样死说的.
一二23 希利尼人为何想要见耶稣?若我们明白字里行间的含意,可推断出希利尼人是很欣赏耶稣的智慧,想要推崇耶稣为他们的哲学家.他们知道耶稣与犹太领袖有冲突,为要拯救他的性命,也许想请他跟他们回希利尼.他们的观点是叫耶稣
这是一个很好的句子,没有任何语病. 两个“死”都是只“落在地上”以后的“死”.这个句子可以扩充为“一粒麦子,倘若不落在地上并且死了,那它仍旧是一粒.若是落在地上死了,就会结出许多籽粒来”. 一粒麦子,倘若生根发芽了,从形体上看,那已经不是“一粒麦子”了,这也就是句中所谓的“死”,所以这个句子是没有语病的. 对于像这样的文学性的作品,我们必须辨证地来看.必须正确看待句中的一些修辞手法以及其他方法的运用,倘若你把通感看成是不合理的比喻,把作者在文章中赋予的一些词语的特殊意义理解错了,那将是你阅读文学作品的一个很大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