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字子安,是绛州龙门人,就是现在的山西省河津市,不过,他的故居通化村,现在却已经划归万荣县管辖了.王勃早慧,六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九岁那一年,读到了大儒颜师古注解的《汉书》,认为书中有许多错误,就作了一篇《汉书
苏定方传 新唐书卷第一百一十一 苏烈,字定方,以字行世,是冀州武邑人,后来迁居始平.父亲名邕(音庸),在隋朝末年,率乡里几千人为本郡讨伐盗贼.苏定方骁勇彪悍很有胆气,十五岁时,追随父亲作战,多次率先攻入敌阵.苏邕死后
《新唐书卢承庆传》 唐太宗时期,有个负责运粮的官员一时疏忽,导致运粮的船只沉没了.到年终考核时,考功员外郎卢承庆奉命给下级官员评定等级.评定等级事关每位官员的仕途升迁,所以大家都非常紧张.因为运粮船沉没一事,卢承庆给那位运粮官评了个“中下级”,那位运粮官没有流露出半点不高兴的神情.后来,卢承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又将运粮官的级别改成了“中中级”,运粮官也没有流露出半点高兴的神情.卢承庆赞扬他“宠辱不惊,实在难得”,又将他的级别改成了“中上级”.
来济,是扬州江都人.父亲来护儿,在隋朝任左翊卫大将军.宇文化及发难,全家被害,来济年幼得以幸免.辗转流离,而专心做文章,善於议论,通晓熟知时务,考中进士科.贞观年间,多次迁任后为通事舍人.太子李承乾失败,太宗问侍臣
【译文】韩休,是京城长安人.韩休擅长写文章,被举荐为德才兼备的人.唐玄宗还是太子的时候,让他按条逐一对答国家政事的询问,和校书郎赵冬曦一起考中乙科进士,提拔为左补阙(唐代谏官名),出任主爵员外郎.又回朝廷任礼部员外
译文:柳晟是河东解县人.他的六世祖叫柳敏,在后周出仕,任太子太保.柳晟的父亲叫柳潭,娶了和政公主为妻.柳晟十二岁时,父亲去世,就为父亲守孝.后来代宗令他在宫中任职,让他和太子,几位世子和吴大的儿子吴通玄一起受教于吴大,每十天就汇报所学内容.柳晟长大后,代宗就下令让吴大等人到柳晟家中教授他学习.后任职为检校太常卿.原文:柳晟,河中解人.六世祖敏,仕后周为太子太保.父潭,尚和政公主,官太仆 卿.晟年十二,居父丧,为身孝.代宗养宫中,使与太子诸王受学于吴大并子通 玄,率十日辄上所学.既长,诏大等即家教授.拜检校太常卿.比较重要的有“尚”、“率 ”、“拜”等词的翻译.本文出自《新唐书列传卷八十四》.
崔光远,世系出自博陵,后来迁徙到灵昌.为人勇敢果断任性,身高六尺,瞳子黑白分明.开元末年,任唐安令,他与杨国忠友好,几次升任为京兆少尹,担任吐蕃吊祭使,出使回来,正值玄宗西行,下诏留崔光远担任京兆尹、西京留守.皇上
上元初年,唐廷又加封李光弼为太尉、中书令.(安史之乱时)李光弼进兵围困怀州,史思明来救,李光弼连败贼军.史思明史思明扬言要渡河(黄河)断绝唐军粮道.李光弼驻军野水度一带平原,四周建起木栅作为营垒,(并且)当晚就回去
张文字稚圭,是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年,搬家到魏州的昌乐.(张文)幼时父亲就去世,他侍奉母亲、兄长,以孝敬母亲、友爱兄长闻名.贞观初年,(他)考取明经博士,补任并州参军.当时李绩是长史,(李绩)曾经感叹说:“稚圭
【董晋传】译文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明经科殿试及第.至德初年,肃宗从灵武抵达彭原,董晋上书谒见,授校书郎、翰林待制,再调任卫尉丞,出任汾州司马.不久,刺史崔圆改任淮南节度使,奏请董晋以本职代理殿中侍御史,充任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