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理论分歧,使两人的哲学观点“会归于一”,于是出面邀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前来与朱熹见面.六月初,陆氏兄弟应约来到鹅湖寺,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
鹅湖之会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辩论,在朱熹和陆九渊之间展开,因发生在鹅湖书院,故得名. 鹅湖书院,位于江西广信府铅山县境内.自东晋以来,历经唐、宋、明等朝,都聚居过许多学者,曾经是一个著名的文化中心. 鹅湖书院为大义寺的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辩论会
鹅湖书院之所以以“鹅湖”命名,是因为该地原有鹅湖寺的缘故.鹅湖寺创建于唐代大历年间(公元766年779年),初名仁寿院,后因山名而改称鹅湖寺.因此,书院由寺而得名,寺又由山而得名.]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陆九龄
1145年4月,陆九渊与朱熹在江西上饶的鹅湖寺会晤,研讨治学方式与态度.朱熹持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主张通过博览群书和对外物的观察来启发内心的知识;陆九渊持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应“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所谓“心即是理”,毋须在读书穷理方面过多地费功夫.双方赋诗论辩.陆指责朱“支离”,朱讥讽陆“禅学”,两派学术见解争持不下.这就是史学家所说的“鹅湖之会”、“鹅湖大辩论”.
仍须保持一种收敛、谨畏和警觉的知觉状态,最大程度地平静思想和情 绪,这样就可 鹅湖之会的中心议题是修养方法,同时也涉及本体论上的问题.在修 养方法上,朱熹
靖康之乱也叫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起源于公元1125年8月,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以张觉事变为由奏请攻宋而发起的.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掳徽宗,钦宗二帝及数千人,抢劫一空.北宋灭亡.又称靖康之难、靖康之祸和靖康之变.
鹅湖之会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辩论,争论地点在鹅湖书院.争论的焦点是关于认识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