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蒋世隆与王瑞兰在兵荒马乱时候的离合故事.共四折一楔子.战乱逃亡之中,王瑞兰与母亲失散,书生蒋世隆也与妹瑞莲失散.世隆与瑞兰相遇,共同逃难中产生感情,私下结为夫妇.瑞莲则与瑞兰的母亲结伴同行.瑞兰的父亲偶然在客店遇到瑞兰,嫌弃世隆是个穷秀才,门户不相称,催逼瑞兰撇下生病的世隆,跟自己回家,在路上又与老妻及瑞莲相遇.瑞兰一直惦念着世隆,焚香拜月,祷祝世隆平安,心事被瑞莲撞破.二人得知情由,姐妹之外又成姑嫂,愈加亲密.蒋世隆与逃难途中的结义兄弟分别高中文武状元,被势利的瑞兰之父招为女婿.世隆与瑞兰相见,知她情贞,夫妻终于团聚.瑞莲则与世隆的结义兄弟成婚
《单刀会》,元关汉卿作,北曲杂剧.写三国时关羽、鲁肃之间围绕着荆州的得失而展开的斗争.其大致剧情是:三国时,魏、蜀、吴各据一方,蜀将关云长镇守荆州要地.荆州原是刘备向吴国借来的,约定刘备进驻西川后就归还吴国,但刘备
昆曲《关汉卿》讲述的是元代最伟大的杂剧作家关汉卿和当时顶尖的杂剧演员朱帘秀两位优伶的人生选择与宦海沉浮.剧情上基本抛弃了田汉版同名话剧和受其影响的各版地方戏的影响,另起炉灶,把关汉卿的故事写成了才子佳人,你侬我侬,但最后有情人没有成眷属,而是甘愿一生“为艺术献身”.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号已斋(一作一斋)、己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关于他的籍贯,还有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村、大都(今北京市)人,大约生于金代
关汉卿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籍贯,元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
《拜月亭》(又名《幽闺记》),前人多认为是元人施君美作,至今尚未确定.此剧是改编关汉卿的同名杂剧,人物、情节、主题思想均与关作大体相同,曲 文也有部分沿袭,故不再复述.此剧虽是改编之作,却受到颇高的评价.关作以四 折的短小体制写两对青年男女在战乱时代背景中的婚恋故事,固然显示了出众的才华,但拘于杂剧这种艺术形式的限制毕竟难以充分展开.而到了南戏中,由于扩大 了规模,得以增添了许多生动的细节、细致的描写和委婉的抒情,使剧情的发展显 得更加跌岩起伏、波澜层叠,这是它的成功之处.在戏剧情调方面,此剧增添了很多喜剧成分,在悲剧性的事件中巧妙插入巧合、误会的关目,机智有趣的对话,以 及插科打诨的手法,使这出戏表演起来有更具娱乐性.
南戏《拜月亭记》(又名:幽闺记)一般认为是元施惠作.施惠,字君美.此剧据关汉卿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改编.原本 不存.今存本以明万历世德堂刊本《新刊重订出相附释 标注(拜)月亭记》较近古本原貌.全剧以蒋世隆与王 瑞兰的爱情婚姻波折为主线,写金朝末年,蒙古兵南下, 金迁都汴梁.兵荒马乱中,书生蒋世隆与兵部尚书王镇 女儿瑞兰旷野相逢,结伴同行,患难中结为夫妇.王镇议 和归来,强行拆散恩爱夫妻.瑞兰思念丈夫,幽闺拜月祷 祝重聚.后蒋世隆考中状元,破镜重圆.此剧突破“才 子佳人一见钟情”的俗套,着力描写蒋、王二人在患难 相扶、生死与共中建立起来的纯洁、坚贞的爱情,同时 批判了封建的门第观念和封建婚姻制度.
《牡丹亭》简介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这出汤显祖的最杰出剧作,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程、程颢)朱(
关汉卿,生卒年不详,约生活在十三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到十四世纪初之间.名不详,号己斋叟,字汉卿,大都人.曾任太医院尹.与戏曲作家杨显之,散曲作家王和卿、杂剧女演员珠帘秀等交游,系大都杂剧写作组织玉京书会的最重要作家,也
《拜月亭记》故事发生在“天翻地覆、黎民遭贱”的时代背景中,主人公的遭际相当悲惨,他们的美好情操和坚强意志,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使作品交织着悲剧气氛与喜剧色彩,而以抒情喜剧作为全剧的基调.《走雨错认》(又名《抢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