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1.颗粒变小了,变成看不见的微粒了 2.没有沉淀,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 3.放置一会儿之后不会有沉淀 (提醒学生注意:溶解的溶不是熔也不是融.)
1) 记不清食盐溶解于水是吸热还是放热了,但是食盐溶解于水即使是吸热反应,也不足以让水结冰 反正的实际机理应该是这样的 烧杯里面有冰,然后放入食盐,试验的放入会让冰点降低,所以会有大量的冰融化成水,冰融化
2、器材:玻璃棒,同型号烧杯(4个),食盐,水,天平,滤纸,漏斗,铁架台3、过程: (1)编号.将烧杯编号1、2;1#,2#,作标记. (2)天平两边各摆放一个烧杯(天平平衡),分别注入适量、等量的水,至天平重新回复平衡,取下烧杯. (3)
研究课题:食盐在水里溶解的多少与温度有关系吗? 研究目的:通过实验了解食盐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烧杯,加热装置,固定装置, 研究步骤:1,向烧杯中加水;2;向烧杯中加盐,并搅拌,稍过量,直到看到有沉淀为止;3;加热,直到沉淀溶解为止. 研究结论: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设计的方案可以有两个:方案一:1、取100毫升水,称取50克(或者40克)食盐,向水中加食盐,边加边搅拌,直到最后加入的食盐不再溶解.2、称量剩余的食盐质量.3、用再次称量质量的差值,可以求出溶解的食盐的质量.方案二:1、取
1、设计实验方案. 提出问题: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吗? 建立假设: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 设计实验: 器材:碗(大小相同)2只、筷子2根,粗盐5克(2包)、钟(表)1 只、热水、冷水等 在2只碗中分别装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然后在碗中各倒1包粗盐5克并用筷子搅拌,用钟(表)记录食盐溶化完的时间.通过比较食盐溶化完的时间,就可以知道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与水的温度是否有关. 2、试验检验: 可以发现食盐在热水中溶解的时间短,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作出解释,并将探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交流.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实验目标: 1.知道可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的颗粒大小(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水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活动
白糖(溶解)淀粉(溶解)食盐(溶解)第二次 第三次.白糖(溶解)淀粉(未溶解)食盐(溶解)结论;在相同条件下比较溶解的量的大小,如果溶解的多的说明溶解性较好,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是糖大于食盐大于淀粉.淀粉的溶解性最差.不知道你让回答什么 是判断?食盐(规则状晶体)白糖(规则状晶体)硝酸钾晶体(规则状晶体)硫酸铜晶体(规则状晶体)淀粉(非规则状晶体)晶体有三个特征:(1)晶体有一定的几何外形;(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3)晶体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第一种实验方法:先把盐一份2克的称好,再一份一份的加入水中,直到不能溶解为止,算一算加了几份盐,就可以得知加了多少克了.第二种实验方法:平勺定量法.就是用小药勺盛一勺盐,用牙签沿勺子表面水平刮去多余的盐,称量一平勺的盐质量,加多少勺盐就知道加了多少克了.第三种实验方法.首先用天平称量12个小组盛有50毫升水的小烧杯的质量,记为A克;学生实验时,只需向水中加盐,加到盐不能溶解为止,再到教师这儿称量出质量,记为B克.那么加入盐的质量就为B-A克.A(小烧杯+50毫升水的质量) B(小烧杯+50毫升水的质量+加入盐的质量) B-A(加入盐的质量))
1.用烧杯倒上一杯水,然后将食盐搅拌到水中直至溶解.2.把水用酒精灯加热,架在酒精灯上,进行反复地烧、烤,直到水干了为止.3.观察结果,发现食盐的颗粒.结论:说明食盐并没有消失在水中,只是在水中溶解了,同样可以提取出颗粒.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满意的请采纳,不满意的可以追问,O(∩_∩)O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