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实验时把蜡烛A点燃,用蜡烛B找像时,蜡烛B不能点燃,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时,未点燃的蜡烛B好像点燃了一样,能确定像的位置,比较物像大小.不符合题意.B、玻璃板比较厚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远.当玻璃板比较薄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近.符合题意.C、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大小相等,透过玻璃板看到的蜡烛A的像“B蜡烛”与B蜡烛等大.符合题意.D、如果测量准确,每次测量的物距和像距都相等,如果每次实验测出的像距都偏小,是因为像距测量错误造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C.
A、实验时把蜡烛A点燃,用蜡烛B找像时,蜡烛B不能点燃,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时,未点燃的蜡烛B好像点燃了一样,能确定像的位置,比较物像大小.不符合题意.B、玻璃板比较厚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远.当玻璃板比较薄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近.符合题意.C、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大小相等,透过玻璃板看到的蜡烛A的像“B蜡烛”与B蜡烛等大.符合题意.D、如果测量准确,每次测量的物距和像距都相等,如果每次实验测出的像距都偏小,是因为像距测量错误造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C.
(1)选用大小相同的两个蜡烛,是为了用蜡烛B代替蜡烛A,来比较像物的大小关系.(2)实验中将A蜡烛点燃后比较亮,黑暗的环境和蜡烛的对比度大,蜡烛成像更清晰;(3)探究平面镜成像时,要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其目的是进行多次实验来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4)如果选择贴膜的这块玻璃板做实验,A蜡烛的像会更亮一些,但由于玻璃板较厚,会使像距偏大较多.故答案为:(1)像与物的大小关系;(2)更亮一些;(3)具有普遍性;(4)A蜡烛的像会更亮一些;像距偏大较多.
(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的关系.故答案为:(1)相等;等于;(2)比较物与像的大小的关系.
(1)因为玻璃板有厚度,所以在玻璃板前后都能成像,因此看到同一蜡烛的两个像.故答案为:玻璃板的厚度.(2)①由物距和像距是8.25cm可知数字2是倒数第二位,即毫米位,对应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所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故答案为:
(1)拿一支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像和蜡烛的大小相等关系;(2)未点燃的蜡烛处在像的位置,则用刻度尺量出点燃的
(1)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说明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大小相等.(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要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其目的是进行多次实验来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故答案为:(1)完全重合;大小;(2)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1)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延长线汇聚的点,所以蜡烛A通过玻璃板所成的是虚像;实验中的两蜡烛要求大小完全相同,这是为了探究物像的大小关系.(2)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人眼应在蜡
(1)点燃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既能确定了像的位置又能验证物像大小关系.(2)平面镜成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3)探究平面镜成像时,要固定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且用光屏放在蜡烛A 像的位置,看是否能承接到像.故答案为:(1)物像大小关系;(2)不能;(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