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的阴阳思想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www.iduyao.cn 采编人员:
天宇3
大家好,上一次课我们讨论了阴阳思想的一些核心内容。 本次课程我们将介绍一下中药学的阴阳思想。 中医药学里面的阴阳思想集中反映在经典的著作《黄帝内经》这部书里面。 那么《黄帝内经》它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各有九卷,共 162 篇。 其内容大多涉及到阴阳的思想。 那么有些章节就直接将阴阳思想作为核心的内容进行阐述。 比如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还有《素问》阴阳离合论,《素问》阴阳别论, 《灵枢》阴阳清浊,《灵枢》阴阳系日月,《灵枢》阴阳第二十五人等等。 那么《素问 金匮真言论》就有如下的经文,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平旦至日中,天之阳, 阳中之阳;日中至黄昏,天之阳, 阳中之阴;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 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 那么这些内容其实上一次课我们已经提到过,在一天的这种阴阳转化,那么 接下来提到,“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 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这是指人体的这种阴阳的划分。 言人身之脏腑之阴阳,则脏者为阴, 腑者为阳。相应的,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故背为阳,那么阳中之阳是什么?是心也。 那么背为阳,阳中之阴呢是肺也, 而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 腹为阴,阴中之阳是肝也,那腹为阴,还有 阴中之至阴,脾也。这里面指的是人体的脏腑的阴阳划分。 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 故以应天之阴阳。所以它又提出来,人体阴阳它是跟 外界这种阴阳是一致的。所以从上述经文,分别从昼夜、节律 的阴阳可分性开始,谈及了人体遵从相似规律,及阴阳的无限可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如下经文,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 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浊气在上,则生嗔胀。此阴阳反作, 病之逆从也。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那么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 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那么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那么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 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那么上述经文首先是用大段的文字阐述了自然界 阴阳对立双方存在交感转化的现象, 如天与地,气与形,寒与热,浊气与清气,等等的对立转化关系, 那么"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 对应的“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的自然现象, 那么并以人体的这种 过多暴露于不同的外邪产生的疾病规律加以佐证, 那么"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对应的自然界里面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的这种自然现象。而“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与“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是相一致的。 那么《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另一段经文则进一步解释 将人体的情志变化产生的这种机体反应与阴阳相结合, 重点探讨了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这种阴阳转化现象, 并以人体过多暴露于不同的外邪产生疾病的规律加以佐证。 那么这里面中医所讲的,所指的外邪指的是 一些风﹑寒﹑暑﹑湿﹑燥﹑火等等,还有一些这样一些因素。 那么原文如下: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 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 暴怒伤阴,暴喜伤阳。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那中医药学的阴阳思想核心在于阴阳的调和, 而提出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这种观点, 同时指出,若阴阳不和,则若无春秋, 若无冬夏,那么发展至极端 情况出现“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就意味着您的生命系统终将崩溃,所以中医药学的阴阳思想 主要包括如下,那么“阴平阳秘”是人体的身体最佳状态, “阴阳失和”是致病的根源,“调整阴阳” 是治疗的原则,而“调和阴阳”则是养生之道。 那么以上讲的是中医学里面的一些阴阳思想, 本次课的内容就到这儿,下次课我们将探讨一下 在其他的科学里面阴阳思想是怎么样体现的?
友情提示:
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如果您发现错误或造成侵权,请及时通知本站更正或删除,具体联系方式见页面底部联系我们,谢谢。
26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