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对医药学的传播
发布时间:
文章来源:www.iduyao.cn 采编人员:
天宇3
大家好,上一次课我们简单 谈了谈佛文化重要的影响,那么实际上它影响 比较大的主要是在于这个,一个是重生,就是重视生命,尊重生命, 那么第二个就是讲的素食方面,那么第三个就是这种 规律性的生活等等,其他还有一些对中药的补充。 那我们最后这节课来谈谈这个话题就是佛教徒对医药学的这种传播。 从以下几个内容,一个是外来译经师对医学的传播, 第二个是取经僧,取经的僧人的对医学的传播, 还有本土僧人将医学远渡东洋,那么最后来提提这个 特色的佛业一些其他的一些与 这种医药有关的一些方法。 那么外来的译经师对医药的这种传播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初, 自西域来的僧人所传播的典这种佛籍之中, 就有不少有关医药知识的。如东汉 安世高译的《佛说柰女耆婆经》, 西晋竺法兰译的这种《佛说胞胎经》等等。 而且他们不少人自身还精通医术。 安世高他是个,本身就是洞晓医术, 善妙针脉,他就会用针药, 而且还会听声音,在传播佛教这个教义的 同时,他们也施医送药,授以医术,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呢 推动了当时的中国的医药科技的发展。东晋呢 叫竺昙无兰,他译了一个叫《佛说 咒目经》把西域的眼科医术介绍到中国。 那么当时呢有很多人在他学习 眼科,那么而且他还撰写这个《天竺经论眼序》, 强调“盖闻乾坤之道,唯人为贵,在身所重,唯眼为宝, 以其所系,妙绝通神,语其六根,眼最称上。 是以疗眼之方,无轻易尔”,就是最强调这个人这个眼睛疾病的治疗。 那么此后呢,在这个前后,西域眼科的这些内治啊、外敷啊、熏洗啊, 特别是后来的那个金针拨障,那么逐渐在中国就得到一个传播。 第二个方面讲的取经僧人对医学的传播。 我们知道前面讲过到了唐代中国的佛教徒队伍越来越大, 那么高僧玄奘法师历尽艰险到印度去求法, 回国以后在他所撰写的这个《大唐西域记》里面就介绍了不少印度医药的情况, 特别是关于饮食前必须 清洗,必须要去洗手啊等等,那么饮食后要嚼这个杨枝, 那么为了是这样一些卫生常识, 那么这种卫生常识对当时的疾病的预防确实还是有积极的意义。 后来这个义净又往印度去求法,回国以后 义净这个法师,先后译出了《佛说疗痔病经》, 那么痔是痔疮,等等这样一些书籍,内容它就涉及到内外 iii iii 五官等这些医学知识,还包括 iii , 还有等等这样一些,还引入了一些药物,包括 iii 等等。 那么还在另外一本叫《南海寄归 内法传》iii 里面以大量的这种篇幅介绍印度卫生习俗, 那么进药方法,一些药物比较等知识。 那么第三方面是本土僧人将医药知识 远渡东洋,那么在这个 唐代的高僧,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唐代高僧鉴真和尚, 那么他 14 岁出家以后啊, 那么他是勤学苦练,精通佛法的同时呢,对医道造诣也深, 曾经主持这个扬州大云寺的那个那个叫, 那么在这里面其实他是,后来那个 到日本去弘法,自天宝二年也就是公元 743 年, 至天宝十二年也就是公元 753 年,六次东渡, 那么前五次都失败了,最后一次终于到达了日本, 那么鉴真和尚进献的药物治愈了 据说是治愈了光明皇太后的这种病,而被任命为大僧正。 当时呢鉴真和尚随船 将龙脑香、安息香、青木香等一大批中药以及 奇效丸、万病药、半心丹等等带到日本去, 当然因为他当时自己是双目失明的,所以鉴真和尚他只能以 鼻嗅、口尝、手摸这样一些方法来辨别这药物的真伪,但能够做到 一点错误没有,非常了不起的,同时呢 他还著了一本叫《鉴上人秘方》这么一本书, 介绍了鉴真这个服钟乳 这样一个随年齿方,还有诃黎勒这样丸方,还有脚气 等等这样一些验方,所以鉴真后来被日本奉为 医药始祖,那直到今天鉴真和尚仍然是中日医药交流的先驱之者。 那么在大多数寺庙里面,这些和尚也好 都在学习一些,很多在学习医药知识,而且有一些还形成了特色,形成特色的佛医, 比如说少林寺的骨科,因为我们知道少林寺 他讲究学习武术,那么这个时候他可能会 不断会有一些筋骨损伤,于是慢慢他 通过这种积累这些知识,他就在骨科方面 就整理了很多医案、验方, 那么当时就有一个蔺道人,他是 就写了一个叫《理伤续断方》,《理伤续断方》, 那么所以在少林寺里面它有很多一些 方法去关于关节脱臼啊、止血啊、牵引等等,这样一些 治疗的一些方法和手段,那么它骨伤是比较有名的。 还有一个竹林寺女科,那么在南齐的浙江萧山竹林寺啊, 这个寺尼啊 都是以女科著称,在五代的时候那么 寺僧释净暹他当时是 为当朝的皇后治愈重病,所以这个也是 他们长期的一个积累,他们女科是非常有名的。 那么其他一些跟佛有关的,比如说讲到茶、参禅、或医药健康的关系,那么这里面其实 据说在赵州桥旁边有一个柏林禅寺, 主持呢是一个禅师呢,他 有两位僧人从远方到赵州来,向赵州的禅师请教, 如何参禅?赵州禅师就问其中的一个, 你以前来过吗?那人回答说我没有来过,赵州禅师就说吃茶去。 然后赵州禅师又转向另外一个僧人问道,你来过吗? 这个僧人说我以前来过,赵州禅师还这么说吃茶去。 那么这就需要这个”吃茶去“这三个字 是怎么去顿悟它了,无论是谁,无论是来过还是没来过, 都可以吃茶去,因此在茶禅一味中,去感悟生活,感悟真谛, 也就是茶在中国尽管是一个大众化的饮品,但是它跟健康的关系 那么不是一句两句讲的清楚的,除了它本身 像我们讲以现代科学认为,有茶多酚,对健康有作用,对人体的抗氧化有作用, 其实从精神层面来说,饮茶过程它也是一个 养生保健的一个方法,所以这里面是讲茶这样一个概念。 那么还有就是素食文化与健康的理念,健康理念。 那么吃素呢又可以叫吃斋,除了这种僧尼必须坚持 终身吃素以外,其实在家居士他也可以在 比如说常月啊、四月斋、还有六月斋、还有十月斋等等这种持斋的办法, 那么这些其实拓展下来社会大众的,比如说现在有很多人是因为 这个吃的太荤太多了或者是, 那么其实也可以考虑在一定的阶段他能够坚持 吃一段素,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健康保健的作用。所以素食文化,像刚才我们上次课说的 这个佛文化对中医的影响,对中医的养生保健它的影响, 素食其实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吃素 我们不能走另外一个极端,不能走另外一个极端,那也是要有讲究的,这点我想还是 要非常注意的一个问题。那曾经以前也曾经讲过很多有名的故事, 说这个在梁代 的时候啊,那个 那么当时皇上梁武帝他就是 在公元 521 年在宫中受戒,太子以下的众人也纷纷受戒, 那么受戒不光是受戒,受戒完了以后他就颁布了一个叫《断酒肉文》, 认为断酒肉是佛家必须遵从的这种善良行为, 那么他本人则是叫“日止一食,膳无鲜腆, 惟豆羹物食而已,不饮酒”,那么这也是带动了当时整个这些 王公大臣们那么其实减少了一个,一方面减少食物的浪费,另外一方面健康饮食方面 那么在一定时间内它得到一个调整,其实也是对身体健康的一个 很好的一个促进,这些例子也是蛮有意思的。 那么当然佛教里面它这个 适度的饮食认为可以治疗疾病,比如在《九横经》里面记载就说 有九种原因导致的许多人不能长寿,中途夭折,其中大家可以看看, 第一个是非把食物当作食物吃下去,哦,那非食物当作食物吃下去, 就是不该吃的吃了。第二个是不计食量, 即饮食过量,就是吃的太多了。第三个是不按照习惯 饮食,那么也是方法错误。 第四个是食物不消化,有人虽然消化不良,照样猛吃下去。 那么第五个是大小便不定时。那第六还有 什么犯五戒,就是精神层面,还有就近恶之心啊, 知识等等,还有违反习俗啊等等这些就是另外一些精神层面,当然我想前五样 跟我们现在中医里面提倡的这种健康的饮食 它基本上意思是一致的,这样去看 那么中医认为这个饮食不洁,无节制过多的进食或者是叫 饮食劳累都容易导致疾病,都容易导致疾病,所以这点它们 还是完全是相通的。那么还有一个方面其实讲的这个 卫生与饮食,那么其实佛教教徒他是很注意个人卫生的, 因为戒律中有些要求,它客观上促进了这个佛教僧侣的这种卫生的养成, 那么这个当然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怎么样去学习 一些卫生知识,我想也确实是 非常不错的一个传播途径。所以从这方面来看,既有 境外的这种法师来中国传播医药知识, 也有中国的这种佛教徒向外传播医药知识,这是一个互动的这样一个过程, 那么不管是对中药也好,还是对其他医药传播到中国来,这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作用, 我想其实具有积极的意义。好,我们这节课也就结束了,那么我们这一 章的内容也全部结束了,谢谢大家!
友情提示:
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如果您发现错误或造成侵权,请及时通知本站更正或删除,具体联系方式见页面底部联系我们,谢谢。
29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