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故人是后人对已故先人的一种纪念,是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风俗,早晨下着小雨,两代人的男丁数十人在雨中穿过泥土气息的乡间小路,路边开满了油菜花,一路泥泞来到墓地。正应了那句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是一块公共墓地,开辟出来专门为邻近几个村家中有去世的人入土为安的地方,我们来的比较早,只有有几块墓地前有正在仔细修整墓地的人。
我的祖辈先人目前只能追溯太爷爷太奶奶一辈,再往上不详,记得爷爷在世时我们每年清明都会都会跟着爷爷过来扫墓,然后爷爷会向自己的儿子,侄子,孙子,虫孙说自己亲生父亲,母亲,生母,养父的事情,瞬间20世纪初旧中国的面貌和生活方式的一角就在我脑海中呈现出来。
太爷爷的祖辈是中国鼎盛一时著名的徽商,民国时期有姓朱的三兄弟从徽州辗转来到苏皖地区,当时时处乱世,外来人都受到当地人的其符合排斥,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避免被欺负,这兄弟三人就改名换姓,老大维持本姓,姓朱,老二姓谢,老三姓高,兄弟三人各自在当地发展,开门立户,遇到问题就互相帮助,这样当地人就不敢欺负,自然就能够在当地立足。后来朱谢高三兄弟在当地就生存发展壮大起来,爷爷这辈自然属于老大这一支,在我太祖爷那一辈,中国动乱的厉害,太祖爷20岁左右娶了一房妻子,一直无后,后来在南京迈皋桥地区续了一房妾,生了我爷爷和老爷爷(爷爷的弟弟),据说老爷爷还是遗腹子。
太爷爷,太奶奶去世时选择葬在了一起,而生我爷爷和老爷爷的太奶奶独自一座坟,在当时大房是是正房,理应和丈夫葬在一起。想到这里难免有些伤怀,如果太爷爷没有续这位南京的太奶奶,可能就没有香火,如今就没有今天来扫墓的浩浩荡荡的队伍,就没有我。
可赞的还在后面,这位延续香火的太奶奶在去世前我爷爷还很小,老爷爷还未出生(遗腹子),太奶奶委托当地的一位姓王的单身男人照顾我爷爷和腹中即将出生的老爷爷,才将爷爷和老爷爷抚养成人。这位我扫墓时称呼其为王太太,据爷爷生前介绍,王太太一直带着他们兄弟二人打鱼为生,日子过得还算富足。
后来爷爷结婚生子,我爸爸和大姑出生,这位王太太还在世,带过我爸爸和大姑。可惜的是我老爷爷结婚时王太太已经不在世。
这四位先人虽有两位和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但和已经名副其实是我们的先人。
10年前,老爷爷去世,五年前爷爷去世。爷爷去世前我们每次扫墓都是爷爷带着我们去找到这四位先人的墓地,当时没有立墓碑,爷爷凭着自己的记忆找到墓地和我们讲先人的故事。爷爷在去世前一年两把这四位先人的墓地亲自立上墓碑,希望在他去世后自己的后人能找到墓地,一如既往的来悼念这四位先人,他自己的墓地也是他自己选好的就在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也是最爱自己的四位父母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