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当天,各大媒体刷屏。国务院公布了“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规划:雄安新区,成为“比肩深圳、上海”的第三个国家级特区。
当深圳完成“破冰”,上海完成“融合”壮举,当世界已经“抄无可抄”,熊安新区的使命便是“超越”!
整理好书本,抽回飞扬思绪,走到阳台,迎风举目,眺望远方。
三十一层的视野,竟是那般广阔。长江如练,老山如画,车流如水,满城风景尽收眼底。
高屋建瓴,这就是格局!
十层以下,二十层以下,三十层以下,不同楼层就会有不同心态和视野,格局也自然不同。
人亦如此。
格局在岳飞那是“八千里路云和月,三千功名尘与土”的壮烈;
格局在范仲淹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心;
格局在马致远那是“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的孤旅。
.......
所以说,格局决定人生的层次。
那什么才是人生格局?
我说,曾经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过的人,奏响你人生格局的“三部曲”。
读过的书:养气而化气质
腹有诗书气自华。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言“气盛言宜”。
清代曾国番道:“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可以变其气质。”
读书亦如吃饭。
传统国学,是以四书五经为主食,所谓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国学倡导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理念,所养的是灵气、豪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
这种气充盈周身,激荡血管,散发每一个毛细孔,久而久之便形成内在气质,在经历时间打磨便是气场。
不怒而自威,正是内在气质化为气场,外放、收敛而自如。
有人说,读书无用,不仅忘记,而且不能直接产生利益。吃饭亦如此,小时候吃的食物,如今的你又记得多少?但可以肯定,那些食物已经转化为你的精血,浸润你的身体。而所读之书,你所吸取的气也会在你体内积累,弥补先天心智上的差距。
读书亦如锻炼。
锻炼一天没有变化,锻炼一周感觉酸痛,一个月体质渐佳,一年之后,精神与体质均佳。
读书人与不读书人,短期内或许没有明显变化,但日积月累之后,便有天壤之别。
通常来说,大学生认知比大专生要高,而硕士生认知比大学生要高等。
为什么如此?因为读书方式发生改变,从泛读、浅读向专读、深读转变,使得学习者的思维模式发生根本性改变,久而久之表现的就是认知的差距。
在生活中,当我们看到路边风景时,不读书的人会说:好漂亮!
读过书的会脱口而来,说: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在时间过滤下,那些精华早已沉淀为智慧和情感,只要一个念想,便如泉水涌出。
曾经,油灯下,一袭白衣书生,对着明月,朗声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如今,在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读书早已成为无用之物。你所信奉的是:金钱才有颜如玉,金钱才有黄金屋。于是,有限时间都在为金钱而挥霍,抬头仰望,金字塔顶端依旧是他人,塔下则是森森白骨。
此刻,当你物质世界遭受无情冲击时,心底却有个声音在呼唤: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有时候,读书,并不是为了浮世功名,不过为己心安,点一盏心灯而已。
走过的路:收获无形财富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者无疆。
余秋雨说,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
这是人生道路方向的抉择。
十年寒窗,挑灯夜读,只为心目中理想大学。
下了车,踏上陌生城市的那一刻,眼前尽是高楼大厦,繁华盛世铺开,目光再也无法离开。
以为,名牌大学,毕业就可以留在大城市,工作、结婚、安家,美好明天正向你招手.....
期间,看着周围同学身上名牌换了又换,听着他们国内外各地旅游的见闻,想着自己何时拥有他们这样的潇洒随性。
现实,当你蹩脚的英语或浅薄的见识成为他们笑料时,笑声如刀,刀刀扎进你的心。
有人选择逃避,躲在阴暗里,独自舔伤口。
有人选择面对,站在阳光下,撸起袖子干。
有人如马加爵,走上不归路;
有人如俞敏洪,走上成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