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药剂师根据处方调配中药。呼和浩特市本轮疫情以来,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积极开展新冠肺炎患者诊治工作。新华社发
中医药国际传播面临哪些痛点?
在调研中,印顺发现,“十三五”期间,我国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呈现国内热、国际冷,传播方热、接受端冷的总体态势,中医药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效果受到影响。
印顺在提案中提到,目前中医药国际传播上,系统性、协同性的传播机制不健全。现阶段,我国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仍以个体传播为主,缺乏系统性;国内中医药行业及各地、各有关部门的传播活动也表现出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特点,力量分散,协同性不强。
此外,印顺认为,国际社会普遍更强调科学认知信念,很难理解中医药蕴含的科技和人文双重内涵,进而出现“中医药传播中的文化折扣”。
而且,中药一般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物,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并不明确,无法在西方现有的理论下检测其药理毒理,进而导致中方派出的中医师在当地仅能提供指导,不能合法执业;中药也难以通过外国药品审批、获得国际注册药品市场认可。
语言文字差异也给中医药跨文化传播带来挑战。据印顺了解,中医药知识翻译中经常会出现一种术语多种译法的现象,加之既具有中医药知识又具有外文知识的中医药翻译人才匮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和传播。
1月13日,禹州市中医院的药剂师进行中药饮片调剂。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河南禹州市第一时间成立中医药防治组,组织专家进行研判,应用中医药防治方案,推动中医药早期介入、广泛覆盖。 新华社发
打造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队伍
印顺建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联合有关部门,建立协调协作机制。加强中医药文献信息支撑。加快《中医藏》的整理进程,出版多语种中医药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证研究书刊,开展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我国中医药国际话语权,开展中医药文化特色外交。
印顺提出,可以在华人圈、华人社区传播的基础上,主动与当地政府、主流社群加强沟通,与当地医疗和教育机构开展合作。要发扬中非医疗合作优良传统,提高中医药文化在非洲的影响力。要巩固中国与东盟国家中医药文化互动优势,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他建议,打造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队伍。要开展课程设计改革,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应“守正”,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应“创新”,其余课程和环节设置应“优化”,努力培养具有合理中医药学科素养、强烈的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和优秀的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
同时,印顺建议,要强化师资基础,一方面着力继续提升“内部”师资的文化学、传播学素养,另一方面适时引入“外部”相关高校传播学专业师资,整体提升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能力。
采写:南都记者 吴斌 发自北京